發(fā)表日期:2015-01-13 09:37:13 瀏覽次數(shù):次
乙醇又稱酒精,分子式為CH3CH2OH,相對分子質(zhì)量46.07。為無色透明液體,易揮發(fā),有辛辣味 ,易燃燒,沸點為78.5℃,閃點為11.7℃,能與水以任意比例混溶。市售醫(yī)用乙醇體積分數(shù)一般不低于94.58%。
乙醇屬于中效消毒劑 ,其殺菌作用較快,消毒效果可靠,對人刺激性小,無毒,對物品無損害,多用于皮膚消毒以及臨床醫(yī)療器械的消毒。
乙醇是良好的有機溶劑,并具有較強的滲透作用。一些消毒劑溶于乙醇中,殺菌作用可增強。因此,乙醇還常用于一些復方消毒劑的配制。
用實驗方法可以確定乙醇的分子結(jié)構(gòu)究竟是哪一種:用一定量的無水乙醇,令其跟過量金屬鈉反應(yīng)后,測量出所生氫氣的體積,再把它換算成標準狀況。經(jīng)過進一步計算,最后結(jié)果是每摩乙醇只能生成約0.5摩氫氣。由此可知,每個乙醇分子中只有一個氫原子被鈉置換。那么,乙醇分子中原子排列順序只有是上述的右式才是合乎實驗結(jié)果的。乙醇分子中羥基的氫原子和氧原子間的電子云靠近氧原子,因之使氫原子具有一定程度的離子化傾向,故可被活潑的金屬原子(如K、Na、Mg)所置換。
殺菌作用
乙醇是最常見、也是最普通最為人所熟悉的消毒劑,人們從孩提時代接種疫苗前用酒精棉球擦拭皮膚時,就知道那是為了消毒,而那甜甜的酒味就是酒精發(fā)出來的。
乙醇之所以能消毒,其作用機理如下:
(1)使蛋白質(zhì)變性 乙醇作用于細菌細胞首先起到脫水作用,乙醇分子進入到蛋白質(zhì)分子的肽鏈環(huán)節(jié),使蛋白質(zhì)發(fā)生變性沉淀;這種作用在70%的含量下顯得更強。
(2)破壞細菌細胞壁 乙醇具有很強的滲透作用,60%~85%的乙醇比較容易滲透到菌體內(nèi),使得細菌細胞破壞溶解。
(3)對微生物酶系統(tǒng)破壞 乙醇通過抑制細菌酶系統(tǒng),特別是脫氫酶和氧化酶等,阻礙了正常代謝抑制細菌生長繁殖。
乙醇對細菌繁殖體、真菌及病毒都有很好的殺滅作用,研究表明:
(1)乙醇能夠迅速殺滅細菌繁殖體,但革蘭陽性菌對乙醇抗力較革蘭陰性菌略強。60-75%乙醇,作用5min即可殺死包括支桿菌在內(nèi)的細菌繁殖體;而對化膿性鏈球菌、淋球菌、傷寒桿菌以及綠膿桿菌,則可在1分鐘內(nèi)殺死。
(2) 乙醇在較高體積分數(shù)(>80%)時,具有很好的殺病毒(包括小核糖核酸病毒和乙肝病毒)作用,滅活病毒一般需要3~10min。通常,乙醇對親脂性病毒滅活效果好,而對親水性病毒效果較差。80%左右的乙醇為快速、高效殺病毒劑,即使大量在有機物存在下也可滅活有一定抗力的親水性病毒。
(3) 乙醇對真菌有抑制和殺滅作用。體積分數(shù)在70%~90%范圍內(nèi)殺滅真菌作用效果較好;殺滅真菌孢子需要較長作用時間,一般30~60min。
(4) 乙醇能夠抑制細菌芽孢發(fā)芽,但不能殺滅芽孢。
上一篇:什么是過氧化氫?
下一篇:醫(yī)用酒精的用途